说起马拉松,更先浮现在脑海的画面大概就是有人在那儿跑啊跑,汗水像盆友的眼泪一样哗哗落。或者,朋友圈里那帮晒“完赛”的人,配上“路上风景别样美,我跑得很开心”标签。可说到马拉松的“龙头大小”——也就是全程距离,估计很多人都特糊涂,是不是只记得“你跑了多长时间”或者“你跑了多少公里”,而对“到底多少公里”的节点,反而模模糊糊的。别急,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,顺便让你变成朋友圈最会“科普”的大神!
很多新手跑者一开始都在疑问:马拉松是不是只是一种跑步比赛?其实,马拉松源自希腊古战场的传说,据说当年雅典士兵菲迪皮茨为了报信奔跑到雅典,跑完大约42公里,终于把消息带到城里。跑完之后,英勇就义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。而现代马拉松正是以这个故事为灵感,设定的标准距离。一句话总结:马拉松就是一场测试人体极限的长跑比赛,距离刚好——哎呀,别着急,我告诉你答案了,别走神!
原来,所有正儿八经的国际马拉松比赛,距离都规定成了42.195公里。你没听错,不是42公里,也不是43公里,而是恰到好处的42.195公里。这一奇妙的数字有点像“鸡你太美”系列的奇幻数字——刻意的,也是无奈的改动,源于1950年代一次英国举办的马拉松比赛。那个时候,比赛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地点,导致距离稍℡☎联系:有点偏差。后来,国际田联(IAAF)经过一番“算账”与“科学”调整,最终定下了这个精确的距离,成就了现代马拉松的规矩说道。
说起这一点,可能有人会问:那为什么不是简单搞个42公里?为什么还要多上那么点破事,变成42.195公里?嘿嘿,这就像吃火锅,点个“鸳鸯锅”总有点“多此一举”的感觉,但其实是“讲究”。当年的比赛因为需要在英国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赛道上标记,才特别调整了距离。而这个数字——42.195公里,逐渐被全世界马拉松比赛认可,成为了“学校统一制定的距离标准”。从此以后,只要你跑到了42.195公里,就算“正宗”马拉松,别说是打马赛克,连一句“你跑得还不够”都可以免谈。
那么,除了这个标准距离之外,还有没有像“跨栏”那样的变种?当然有啦!比如说,你可以参加比标准短很多的“迷你马拉松”—通常是5公里、10公里,甚至还有“十公里大道跑”什么的;反过来,也有人挑战“超越极限”,跑个100公里、甚至更长的超级马拉松。可是啊,不同距离的比赛都应该明白:你跑得再远,也要知道标准距离是多少呗!否则,下次说“我跑了个马拉松”,别人会默默摆手说:“兄弟,你是跑了个50公里还是多了点?”
有人可能会问:那么,大家都习惯跑哪个距离?答案也是五花八门。一般来说,普通人喜欢的还是42.195公里这个“老大哥”。原因很简单:这是“正规军”的标配,也是奥运会和世界马拉松比赛的标准距离。想要走“专业路线”,跑个全程马拉松是硬指标。再不行,入门级别的5公里、10公里,也是很多人跑步的起点,没有压力,轻轻松松的起步。现如今,马拉松已“全民热”到什么程度?据说中国每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超过千场,跑步文化已经变成了全民运动、街舞,甚至体操的“新宠”。
你说,42.195公里的距离是不是太长了?其实,跑得久也算习惯,跑得快才叫“王者”。有人说,“我跑了个半马,差不多就是21公里,算两倍半,简单得很”。这个“半马”也是很火的,特别适合跑步新手,既不需要爆棚的体力,也能享受跑步的乐趣。而且兄弟,我跟你说,跑完半马或者全马,不光是身体的锻炼,心理上的体验也超棒。那种爬到“完赛线”的瞬间,感觉就像打了场胜仗,奖励自己一条“文明跑者”的标签!
跑马拉松,距离虽然是个数字,但背后蕴含的意义可是大得很。从英勇的传说到现代奥运,从个人挑战到全民热潮,42.195公里已经成为了硬核的“精神符号”。当然啦,如果你还在问“简单问个事,马拉松到底有多远?”答案就是,跑42.195公里,不是开玩笑,是人生的一种态度!
标签: 马拉松全程有多少公里呀